2024年奔驰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31%,EQ系列月均千台的低谷早已证明旧路走不通,纯电CLA被寄予“救命稻草”的期待,但它真能扛起这份重任吗?

先来看价格,24.9万-29.99万的区间,精准卡在25-30万纯电轿车的红海,一边贴着特斯拉Model 3(23.55万起)的下限,一边盯着小米SU7(21.59万起)的上限,指导价甚至比宝马i3便宜近10万。
但这看似亲民的定价,配置方面却藏着小心思。比如入门版缺失城市NOA、副驾娱乐屏,想要完整体验需多花差不多4万选高配,有人算过账,加上1万保险、1700元服务费和1.08万强制装潢,入门款落地近28万,所谓24.9万起更像钩子,实际购车成本才是豪华品牌的一贯操作。
再看产品力,800V高压平台、10分钟补能370公里、CLTC最大续航866公里,这些参数确实亮眼,算是戳中了用户对续航焦虑的痛点。但800V的核心优势依赖超充桩支撑,目前国内800V超充网络覆盖率不足10%,多数用户日常仍需依靠家用慢充,10分钟快充更像“纸上谈兵”,而非能落地的日常体验。
智能化则暴露了奔驰的“水土不服”。搭载豆包AI大模型的语音助手虽号称0.2秒响应,但实际功能仍停留在“开空调、导航”的基础指令,所谓AI大模型更像营销话术。
智驾选择与Momenta合作,27个感知元件覆盖高速/城区NOA,调校却偏保守。比如变道需手动确认、复杂路口不敢主动决策,对比中国新势力“全程无接管”的激进体验,奔驰的稳健更像是能力不足的托词。更关键的是,这套智驾系统仅高配车型才有,入门用户连尝鲜的资格都没有。
本土化调整算是有诚意,但不够彻底。针对中国市场加长40mm轴距、延长10mm后排座垫,确实缓解了燃油版CLA的空间短板。405L后备箱+71L前备箱的储物能力,也比Model 3更实用。可溜背造型仍让180cm乘客头部局促,并且大家吐槽内饰塑料感过重,也让豪华品牌的标签打了折扣。

放到同价位市场中,纯电CLA的降维更像是被动防御。对比Model 3,它没有成熟的充电网络与科技标签;对比小米SU7,它缺了生态联动的智能化体验。更不用说小鹏P7、智己LS6等其他竞品,奔驰的品牌溢价在电动时代正在快速褪色。
说到底,纯电CLA是一款合格的产品,却成不了“救命稻草”。它解决了奔驰电动化的部分痛点:价格下探稍微接点地气、续航补能贴合需求、本土化调整适应市场,但奔驰对电动化的战略摇摆,才是根本问题。

对奔驰而言,纯电CLA更像一次战术修正,它能吸引一部分看重品牌、在意续航的用户,但撑不起整个电动化板块的颓势。奔驰与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差距,不是一款车就能弥补的。
推荐阅读: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何为吉利全球化战略体系?看完你就懂了
- 续航提升 2025款东风奕派007正式上市 售11.59万起
- 8个月狂飙13万台 小鹏MONA M03新车520首秀
- 从麒麟图腾到山水意境 解码传祺向往M8乾崑的设计哲学
- 9系猛将再添一位,吉利银河M9亮相米兰
- 主打性价比!银河A7申报图曝光,车长接近5米!
- 深蓝S09上市交付,以“五维越级” 击穿“9系”价格壁垒
- 比亚迪固态电池来了!充电12分钟能跑1500km,零自燃,价格还不贵





